通膨衝擊全解讀
昨晚,我跟供應商談價錢,談到半夜兩點!」一位國際筆電大廠台灣分公司的採購人員一臉苦惱:「談到半夜,對方開的價錢還是很硬。」 他負責筆電各類線材的採購,近來銅價大漲,上游供應商給他的線材報價已經跟著調高,「以前,拗一下,上游會願意砍價,這一次,對方毫不鬆口。」他坦言,隨著各種零配件價格攀高,公司內部也開始有調漲產品售價的討論 早自今年一月,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就開始反映通膨預期一路向上,現在看來,這片烏雲的黑影不但沒有散去,反倒像是從金融市場一路擴散,慢慢地,迫近一般民生消費。 這一片黑壓壓的通膨烏雲有多沉重?場景回到美國,五月十二日,美國勞工部公布了四月分的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,年增率達四.二%,遠高於三月分的二.六%與市場預估的三.六%,寫下二○○八年九月以來新高。 若考慮去年同期因為封城導致的「低基期」效應,改以月增幅來看,四月CPI月增○.八%,不僅高於三月的○.六%,亦遠超出市場預估的○.二%,創下近十三年最大增幅;若扣除波動較大的「食品」與「能源」品項,月增率更是創一九八一年以來紀錄。一連串的「意料之外」,讓隔日美股開盤各類指數同步重挫。…